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 姜继葆 通讯员 花会娟 何珊珊
时隔9年,当宋文清见到青岛理工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教授孙英杰时,“感觉挺神奇的”。
2012年,孙英杰作为该校环保科普宣讲团成员,到山东省潍坊市为在校学生宣讲环保知识,正在读小学的宋文清便是台下的学生之一。
(相关资料图)
宋文清告诉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,当时听完以后意识到垃圾污染挺严重的,环保意识也有提高,“印象还挺深刻的”。
2022年,宋文清考入青岛理工大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,再次见到孙英杰时,她一眼便认了出来。
到小学开展生态文明启蒙教育,是一项由青岛理工大学学生发起的校外实践活动,自2002年启动以来,一批批大学生接力进行,已坚持了21年。
从娃娃抓起
2000年,山东省青岛市开始进行垃圾分类试点。孙英杰告诉记者,那时大家的垃圾分类意识比较弱,长期从事固体废物处理研究与教学工作的他开始思考,“怎么去做这个事儿”。
在这之前,青岛理工大学环保志愿者协会的学生,已经关注到了白色垃圾、空气污染、水污染等身边的污染情况,认为有义务也有责任去做些什么来改变这一状况。
于是,他们找到了与“垃圾”打交道的孙英杰。
孙英杰带着环保志愿者协会的学生调研后发现,不管是从环保意识还是行为,小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容易养成良好的习惯,而成年人的习惯很难改变。大部分家庭没有环保方面的教育。孙英杰说,怎么从意识到行为是一个更关键的问题。“小孩教好以后,不管是对他的父母还是下一辈,都不好意思做不好。”
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教授孙好芬告诉记者,一开始是想从理论方面去做调研,然后再找数据进行验证。后来发现,小学生就像一块白纸,一块璞玉,是不同价值观形成非常关键的一个时期。“从娃娃抓起,是特别有必要的。”
在宋文清的记忆中,小时候,没有人专门告诉她垃圾处置不当会产生什么影响,“当时也不太懂,看到一些东西,也不觉得会造成什么太大的影响”。
在她看来,小学生还处在比较懵懂的阶段,有人讲环保内容,就会让他们有一个初步的认知,对以后的行为产生影响。宋文清说,小学生从一开始就有这种感知,对于国民生态文明意识都是有提升的。
孙英杰提议,可以依靠学校环保专业师资力量,成立“教授环保科普宣讲团”和“大学生环保科普宣讲团”,以“老带新”的形式到小学开展环保知识宣讲。
2002年,环保科普宣讲团正式成立。青岛理工大学环保志愿者协会的环保行动在以往开展净化海滩、美化校园、变废为宝等行动基础上,渐渐地走进小学校园,把环保知识带到小学课堂、讲到小学生心里,让枯燥的课堂变得多姿多彩。
如今,已经有2000余名教授、大学生参与到宣讲中,他们的足迹遍布山东、浙江、辽宁、新疆等9个省份的82所小学。
“年轻人是最厉害的”
环保科普宣讲团成立后,孙好芬第一个报了名。很快,她意识到,小学生的认知水平稍微欠一点儿,讲起来比较费劲,进校园之后怎么办?
孙好芬发现,本科生在宣讲时,会将地球比作妈妈,告诉孩子们,要像保护妈妈一样保护地球。“有时候,我们就随口把‘地球妈妈’讲出来了,但他们会让小学生真正地从妈妈这个角度来保护地球。”
为更好地做好宣讲,学生们还自学了《教育学》《心理学》等相关课程,他们甚至用表演、画画、制作模型与小学生交流。
孙好芬记得,一次关于白色污染的宣讲中,学生用绘画的形式完成了宣讲。在图画中,白色的塑料袋挂在树上,小鸟以为是巢穴,便把卵产到塑料袋里。但是,塑料袋被大风吹到地面上,鸟卵被摔破,导致小鸟尚未出生就没了生命。她觉得,学生不仅从环境脏乱差的角度宣讲,而是上升到保护动物,这是更形象、深入的宣讲,使环保启蒙得到了升华,而不是简单的启蒙。
“我觉得年轻人是最厉害的。他们会去想一切办法让小学生接受。”孙好芬说。
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2021级本科生魏方熙在宣讲过程中发现,很多小学生对于生态文明很模糊。他的课程设计,本着启发性和直观性的原则,将大内容拆开,在课件中融入动画片,用《熊出没》中光头强砍树的故事激发小学生的兴趣,宣讲森林保护。
宣讲团也得到了小学的欢迎。青岛市第五十三中学小学部教师王姿懿说,传统课堂以知识传授为主,因为场地和资源的限制,孩子们不能在课堂上进行实践。青岛理工大学宣讲团队的授课一部分是知识性课程,另一部分是实践性课程。在实践课中,孩子们与大学生一起种植多肉植物,既能学到知识,又能得到实践锻炼,“孩子们是非常开心的”。
从微观到宏观去引导
近年来,随着我国生态文明理念的不断发展,该校的宣讲也从一开始的环保逐渐扩展到生态文明范畴。
孙英杰说,教学内容要随着国家政策的变化而变化。在他看来,要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每一个主题的宣讲里,这样孩子会更好理解。
他告诉记者,以前我们讲垃圾分类主要从垃圾的危害、垃圾的处理,后来讲垃圾为什么会产生。现在,我们与孩子们讨论,为什么要进行垃圾分类,引导他们从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的角度,而不是从污染治理的角度去考虑。“慢慢地从微观到宏观的角度去引导。”孙英杰说。
宣讲团队成员边宣讲边调研。在青岛市,宣讲团在理论课中体现海洋资源,在实践课中开展净滩活动。在陕西省,宣讲团针对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问题开展针对性课程设计。黑龙江省依靠着大小兴安岭,森林资源丰富,宣讲团把保护森林定为核心课程。
宣讲团结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,把小学生的环保实践、锻炼同生态文明素养培养结合起来,让小学生在接触和观察自然的过程中,产生生态文明的忧患意识。孙好芬说,我们要引导小学生在生活实践和解决环境问题当中,形成持之以恒的意志力,不能只做一天,“要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态文明习惯”。
魏方熙说,小学阶段处于国民教育启蒙阶段、开始的阶段,而大学处在国民教育的关键节点,我们想发挥大学生的专业性优势,来推广生态文明理念。
在孙好芬看来,大学生把“高大上”的内容带到小学校园,其实就是学生在自我成长的同时,也引领着小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生态文明建设氛围。“在实施生态文明教育的时候,肯定会收到一个非常好的效果。”
青岛理工大学团委书记苏伟说:“在给小学生进行生态文明启蒙教育的过程中,大学生能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,带着知识去服务社会,带着实践经验再回课堂,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,充分体现了学校实践育人的效果,学校始终注重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融合,将社会实践、志愿服务纳入学校大思政育人体系,不断提升育人效能。”